勞資專欄 工資與薪酬 責任制下的隱形加班:加班費真的不能爭取嗎?

責任制下的隱形加班:加班費真的不能爭取嗎?

工資與薪酬 2025-02-25
責任制下的隱形加班:加班費真的不能爭取嗎? - UniHR 由你人資

小美是一位行銷專員,每天早上九點準時進辦公室,但卻很少在六點前離開。即便在家中,她也經常接到工作訊息,熬夜完成未竟的報告。她的職位是「責任制」,因此公司不會依據她的工作時間來支付加班費。儘管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內容,也理解這份工作帶來的挑戰,但她忍不住想:這樣的「責任制」是合理的嗎?

 

這個情況在許多職場中並不陌生。責任制工作者時常面臨工作內容無法明確界定的問題,加班時間難以計算。於是,隱形加班逐漸成為他們日常的一部分,而加班費,也成為無法爭取的權利。

 

 

別再誤解責任制員工與加班費無緣! 💥

許多人誤以為責任制就等同於不受任何工時限制、無須支付加班費,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

 

正確解答是:
只要該職位的工作量或時間長度超過書面契約所約定的正常工時,員工就可以要求雇主支付加班費,且企業也應依照勞基法規定給與員工符合法規的加班費。

 

在台灣,責任制的定義源於《勞動基準法》第84-1條,目的是為了某些工作性質特殊、無法以固定時間衡量的職務設計,如:高層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或監督、研發工程師等。這些職位的工作時間較難以「打卡」或「計時」方式精確掌握,因此可以申請責任制排除一般的工作時數規範。

 

依據法律規範,要採用責任制的勞雇雙方需要就工作內容成共識,並簽訂範圍、時間範疇之契約、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並通過核准,才是合乎法律規範的責任制工作!

 

 

如何減少企業與員工對加班費的對立?UniHR 由你人資

 

 

如何減少企業與員工對加班費的對立? ⚔️

責任制工作者的隱形加班問題,往往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潛在衝突點。企業希望透過責任制達到更靈活的管理模式,但員工則可能在長時間工作後感到壓力倍增,並且認為自己的勞動未得到應有的補償。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取得平衡,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1. 設計合理的工作流程,減少加班需求
    企業可以通過優化內部工作流程來降低加班需求。例如:明確的工作範圍、合理的資源配置、利用技術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等辦法,透過更精確的安排讓員工不必承擔過度的工作量,也能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工作,避免長時間工作成為常態。
  2. 彈性工時與工作自主性
    企業可以考慮提供彈性工時,讓責任制員工擁有更多的自主性。這種靈活的工作安排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也有助於減少員工對「加班」的抗拒情緒。讓員工在完成工作目標的前提下,可以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有助於減少雙方的對立。
  3. 員工自我調整與管理
    責任制的員工也應學會自我管理,避免陷入過度加班的循環。這包括合理安排每日的工作目標,適當設定工作時間限制,並學會拒絕無法在合理時間內完成的額外工作。

 

->前往諮詢人力管理&工時規劃細節

 

 

 

如何減少責任制與加班費引發的員工與公司對立? UniHR 由你人資

 

管理2.0,改革與優化責任制職場環境 📝

如果企業想在符合法律合規的前提下,維護員工的健康與滿意度、同時讓公司在管理上更輕鬆、勞資對話阻力小更小,可以透過與專業人事積極討論出適合公司的高效管理辦法,並實際推行、調整如:

  1. 確保透明且合理的工作規範
    責任制工作者的工作範圍、目標與成果必須在員工入職時進行明確的定義與書面約定。若工作內容有變動,應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並適時調整其工作目標,避免過度加班。
  2. 監控工作時數與負荷
    即使是責任制,企業也應適當監控員工的工作時數與負荷,避免出現過勞的情況。這可以通過定期的員工意見調查、工作量審核等方式來實現。這樣不僅能幫助企業及早發現問題,也能夠更好地維護員工的身心健康。
  3. 借助專業法律與人力資源顧問
    企業在推行責任制或進行相關的改革時,應該諮詢專業的法律與人力資源顧問,確保其政策符合勞動法規,並妥善處理勞資雙方的需求。

 

責任制的初衷旨在讓員工能夠更靈活地安排工作,而非過度剝削員工的時間與精力。當企業與員工能夠達成共識,並共同推動合理的工作制度時,責任制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因此那些在制度下的隱形加班更不應成為常態、也不應成為無法爭取加班費的藉口。唯有透過建立更透明、更公平的企業工作制度,員工的工作權益與企業的發展目標才能在法規的保障下雙雙取得平衡、共同穩定成長。

 

 

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歡迎加入由你人資官方LINE

 

 

預約
人資顧問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