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接受調動?別急著資遣!5 個實用解法與應對策略

職場中因業務需求或人力調整,公司提出員工調動的情況並不少見。
調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更換工作地點、改變工作內容,甚至跨部門支援等。然而,當員工不接受調動要求時,問題往往會變得複雜,甚至演變為曠職處分或資遣勞工,進一步引發勞資糾紛。這類問題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勞工權益,也可能讓公司面臨法律風險。
發生員工不接受調動? 想調動員工需符合這五原則
我們所謂的員工調動,是指企業基於營運需求,對勞工的工作地點、工作性質或所屬部門進行調整。且根據《勞動基準法》,若有調動需求,就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以保障勞工的合法權益與雇主對崗位的合理調度。
員工調動五原則 🖐️
- 基於業務需求
- 工作內容合理
- 不得降低薪資福利
- 考量勞工利益
- 事前充分溝通
調動必須有正當理由(例如業務縮減、專案需要或部門調整,而非僅僅為了壓力施加或逼退員工),且該工作內容應與員工的專業能力相符,不能任意指派明顯不合適的工作(例如: 將行政人員調動為倉庫搬運工,可能構成不合理調動)。記得!無論是新地點或工作內容,對該員工的薪資、休假等基本權益必須維持原標準,不得因調動削減利益。另外選擇調動的地點不應過於偏遠,導致員工通勤成本或時間大幅增加,若無法避免,應提供交通補助或協助安置。
以上,雇主應事先與員工充分溝通,說明調動的原因、預期效益及對員工的影響,並儘可能達成共識。
尊重員工意願很重要!那些常出現的員工調動爭議情境
- (情境1)勞動契約中已明確規定:「雇主得依業務需要調動員工」
- 這類條款雖為調動提供法理基礎,但仍須滿足「合理性」原則。雖然合約寫明了調動權,但雇主不能隨意使用這項權利,比如突然把會計調去倉庫搬貨,這樣不僅不合理,還可能被認定違法。即使有條款,也要符合「業務需求合理」和「不改變薪資福利」的原則,才站得住腳。
- (情境2)調動復職的員工:產假結束後,員工復職,卻被調去另一個部門。
- 針對復職員工的調動,雇主需格外注意。雖然復職調動不一定違法,但要小心不能有歧視的嫌疑,比如以「女性難以適應」為由換工作,這可能違反性別平等法。復職後的安排最好與員工溝通,確保新職務符合她的專業能力,否則容易產生爭議。
- (情境3)出差、外訓 vs 調職:公司安排員工到外地工作三個月,員工覺得是調職而非短期出差。
- 短期的出差或外訓跟調職不同,時間長短和職務性質是關鍵。如果工作地點變更明顯,且超出「短期」範圍,法院可能認為這已經算是調職。為避免爭議,雇主應事先清楚說明外派時間和任務性質。
- (情境4)調動工作地點過遠:員工原本每天通勤30分鐘,調動後需要花2小時。
- 工作地點調動不是絕對違法,但法院通常認為「過遠」的認定應考量實際通勤時間與成本。太遠的地點會被認為給員工增加了「不合理負擔」。是否過遠,要看通勤時間、成本及當地交通狀況。是否過遠,要看通勤時間、成本及當地交通狀況。如果影響太大,公司最好提供交通補助或尋求其他補償方式,以免因調動造成的顯著困難,最後構成違法調動。
- (情境5)暫代離職同事的工作:員工被要求暫時接手離職同事的工作,卻發現責任大增、薪水沒變。
- 這類調動短期內或許無法避免,但如果工作量和責任變化過大,卻沒有薪資調整或其他補償,可能違反勞動條件的公平性。建議公司在安排前與員工協商,給出合理說明與額外的補償方案。以免被視為「加重工作負擔」、造成構成勞動條件的單方面變更結果。
- (情境6)退休逼退與假調動:離退休只剩一年,員工被調去工作條件更差的崗位,覺得是逼退手段。
- 體恤員工是企業應有的態度,這種「假調動真逼退」的行為,經常被法院認定為不當解雇。即使公司聲稱是基於業務需求,仍需舉證證明調動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否則恐會陷入不當解雇的法律麻煩。
違法調動 vs. 合法調動
不管是哪種情境,企業與勞工之間的溝通往往是影響調動爭議的關鍵。缺乏透明的溝通和充分的協商,容易讓勞工感到被忽視,甚至懷疑公司決策的動機。像情境6中的假調動情況,若企業沒有清楚說明調動的原因或提供適當補償,會進一步削弱員工對公司的信任。而當勞工不接受調動時,處理方式的合法性與妥善性更顯重要,否則不僅影響工作氛圍,還可能讓問題進一步擴大到法律層面。因此如果:
-
當「違法調動」發生時,且員工不接受
勞工可以怎麼做❓
➡️ 向公司提出書面抗議,並要求調動理由及條件的說明。
➡️ 若雇主堅持執行違法調動,可向地方勞工局申訴,或申請勞資調解。
➡️ 在必要時,提起勞動仲裁或訴訟,尋求法律支持。
-
是「合法調動」,但員工不接受
公司可以怎麼處理❓
➡️ 提供彈性選擇,例如補貼交通費、調整工作內容,減少員工顧慮。
➡️ 若員工堅持不接受,可在確保符合法定程序情況下進行紀律處分,以免衍生更多爭議。
➡️ 進一步與專業顧問合作,確認處理方式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合法調動員工有技巧,5步驟減少員工不接受調動之爭議
公司應該怎麼做以免違法?🤔
- 步驟一:制定調動管理政策
建立標準化的調動流程,包括事前通知、溝通協商、條件調整及後續支持。
除了勞動契約,企業最好有一套正式的內部調動政策,比如哪些情況會進行調動、如何進行溝通、員工有沒有拒絕的權利等。這些政策應該用白話說明,方便員工理解,並在公司內部公開透明地實施。舉個例子:如果是因為專案需要調動,政策可以規定在調動前的兩週內,主管需先和員工面談,並說明調動的必要性,避免讓員工感到突如其來。
- 步驟二:在勞動契約中明確規範調動條款
雇主和員工在簽訂勞動契約時,可以加入調動相關的條款,比如「公司基於業務需求,可以合理調整員工的工作地點或內容」。但這條款不能過於籠統,最好具體說明調動的情況和範圍,例如明確列出什麼情況下可能調動、調動時會提供什麼樣的補償或協助。這樣可以在出現爭議時,給雙方都一個清楚的依據。 舉例來說,若條款中有寫「工作地點調動需限制在原工作地點50公里內」,就能避免因距離問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 步驟三:培養透明溝通文化
在進行調動前應充分與員工溝通,說明調動原因與效益,並聽取意見、達成雙方共識。
調動往往不是單方面的決定,溝通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提出調動之前,應該先與員工進行充分的溝通,解釋調動的理由、預期的影響,甚至討論調動後的福利和補償安排如:如果工作地點會變得更遠,溝通時可以主動提到將提供交通補助或協助安排住宿。這樣的溝通不僅可以降低員工的抗拒心理,還能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任。
- 步驟四:記錄調動過程
將調動的每一步驟,包括員工的回應、簽字記錄等存檔,以備未來可能爭議時使用。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整個調動過程的細節應該妥善記錄下來,包括員工是否同意、同意的條件、簽署的文件等。如果員工提出異議,也應將討論過程記錄清楚。這些記錄可以作為未來調解或法律程序的重要證據。如在記錄中寫明:「某某員工同意調動,雇主已承諾補貼通勤費用並在三個月內重新檢討調動安排。」這樣一旦有爭議,也能有具體依據來說明。
員工調動是一項需要技巧與耐心的管理工作。當員工不接受調動時,應避免急於採取資遣等激烈手段,轉而嘗試協商與支援措施,以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
- 步驟五:諮詢專業顧問
如果調動情境特別複雜,或者涉及敏感人群(如孕婦、接近退休的員工等),建議在執行前諮詢專業的人資顧問或法律顧問,確保調動過程符合法規要求。專業顧問不僅能提供合規建議,還能協助制定相關文件和條款,降低風險如針對調動後的薪資問題,可以如何合理調整薪水而不違反《勞動基準法》等。
避免違法的關鍵是透明與周全。
調動並不僅僅是業務需求的反映,更涉及到員工的感受與權益。企業需要提前規劃好契約條款和內部政策,在進行調動時秉持公開透明的態度,並給予員工必要的支持,這樣才能真正避免員工不接受調動與不必要的爭議,也能促進更好的勞資關係!
畢竟,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妥善處理調動問題,不僅是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管理能力的體現。
需要更詳細的建議或協助嗎?點擊加入官方LINE ,馬上有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