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專欄 工資與薪酬 颱風天不支薪合理? 5個小撇步讓颱風天「出勤薪資」與「人情」取得平衡!

颱風天不支薪合理? 5個小撇步讓颱風天「出勤薪資」與「人情」取得平衡!

工資與薪酬 2025-02-28
颱風天不支薪合理? 5個小撇步讓颱風天「出勤薪資」與「人情」取得平衡! - UniHR 由你人資

颱風天一來,出勤與薪資問題往往成為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敏感話題,是否要發放薪資成為不少企業和員工間的矛盾點。在勞動部的相關法規中,颱風天的放假與薪資給付並不會自動定義為合法的「休假日」! 因此颱風天究竟是否給薪、如何給薪,就轉而取決於公司是否要求員工出勤、或企業營運需求等因素。

 

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員工和企業之間失和,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士氣與忠誠度。因此,如何在遵循勞基法的同時,又能靈活應對員工的需求、平衡出勤薪資與人性關懷,是企業在面對颱風天工資計算時的重要課題。

 

 

原則上颱風天可以不支薪,但這些例外! 📒

政府對於颱風天出勤的相關規定是什麼?勞動部的相關規定提供了一些基準來幫助企業制定應對颱風天的薪資政策。依據勞動部的說明,颱風天的出勤規範與薪資計算需依據以下四種情境進行區分:

 

情境 勞動部規定 薪資給付重點
無要求出勤 如果公司「未」要求員工出勤,即視為特殊假勤 企業可依照勞基法規範,選擇不給薪
員工正常出勤 如果公司要求員工出勤,即視為工作日 企業應按照正常工作日支付基本薪資
公司要求員工在家/遠距上班 如果公司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需依公司規定和遠距工作條款 應支付正常工資,除非另有特殊協議
員工被要求超過工時出勤 若公司要求員工超時加班,則應依照加班費規定給付 按法定加班費率計算:若超過當日八小時,需依勞基法加成支付
註:以上為簡易表格說明,企業可依照具體情況調整對應政策。若需更多解釋,未來可擬定專門探討颱風天加班費的相關建議,分析不同情境中的計算方式及相關法規依據!

 

 

不支薪策略的影響:企業形象與員工忠誠度之間的權衡 ⚖️

在颱風天採取不支薪策略,雖然可以節省企業營運成本,但此舉可能帶來無形的企業形象損害,影響員工的滿意度與忠誠度。這些影響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優缺點:

 

優點:
  • 鼓勵安全考量
    透過不支薪,企業間接引導員工不必冒險出勤,減少風險。
  • 降低營運成本、節省公司資源
    颱風天對許多企業來說通常伴隨低生產力,因此不支薪策略能有效降低成本、減少颱風天安排出勤的行政成本、維持公司財務穩定。

 

缺點:
  • 影響企業形象
    颱風天不支薪的政策在公眾與員工心中會產生負面觀感,尤其在重視員工福祉的現代社會中,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 降低員工忠誠度
    若企業長期無視員工的情緒與工作生活平衡,員工可能對企業失去信任與歸屬感,不管是對外部招聘、還是對內部忠誠度都容易產生負面效果。

 

 

根據「職類」特性,決定颱風天支不支薪

在企業決定是否颱風天給予薪資時,通常會考量公司內不同的「職類」特性而進行管理,並根據組織內的職位結構,加以評估颱風天是否有必要繼續作業,其中薪資給付的決策,往往就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假設同一家公司內存在兩種類型的職務:一種是具有立即性或時效性需求的業務,另一種則是無需立即完成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選擇對兩者皆給予薪資,從事時效性業務的員工可能會感到相對剝奪感,認為其付出的勞動未獲得相應的認可。

 

因此,企業通常會基於這樣的考量,制定差異化的薪資政策,對有急迫性任務的員工給予薪資,而對無出勤需求的員工則採取不給薪的方式,以維持整體的公平性與效率。

 

颱風天出勤薪資的平衡策略|UniHR 由你人資

 

 

颱風天出勤薪資的平衡策略 ✨

為了避免不支薪引起員工與公眾的反感,企業可以考慮採取以下策略,在維護公司利益的同時提升員工滿意度:

 

策略一:設置「災害津貼」作為勞資平衡

針對必須在颱風天出勤的崗位,企業可以設置「颱風津貼」,作為對員工的補償,以提升員工的忠誠度。例如,餐飲業一家知名企業便設置了「颱風出勤津貼」,這樣的舉措不僅提高了員工出勤意願,也讓員工感到公司對員工安全的重視,在增加了企業的正面形象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策略二:彈性工作安排,提供「遠距工作」選項

當技術條件允許時,企業可在颱風天推行遠距工作,既避免出勤風險,又能按正常工時支付工資。例如某IT公司便曾在颱風天開放遠距工作模式、並給予適當的績效鼓勵,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減少員工出行風險、避免業務的影響,又能維持日常運營,同時展示出對員工安全的關注。

 

策略三:調整「假期使用權」,讓員工自行選擇

有些企業會選擇在颱風天提供員工「彈性休假」的選擇,允許員工選擇是否出勤、或選擇以年假或特休抵銷。這樣的安排不但可以顯示出人性化的管理,更可以使員工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在考量自身的安全和經濟的平衡時,感受到公司的重視與體恤,達到薪資與員工滿意度的雙重平衡。

 

策略四:設置「員工安全回報機制」,讓員工共同參與公開溝通

若公司業務確實有需要在颱風天上班的需求,可以在確認放假政策前、或年度公司會議時舉辦一場員工會議或問卷調查,讓員工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藉由透明機制瞭解員工遇到天災時的到班傾向,不但可以有效減少了員工的不滿情緒、也可以協助公司作出更適切的判斷。

除了讓員工參與公司政策的過程外,企業也可以設置颱風天營運時員工「安全報平安」的機制。這樣的措施除了能保障員工安全外,也顯現企業關心員工的態度、提升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

 

策略五:提供「心理支持」資源,強化內部溝通並提供協助

颱風期間除了薪資,員工的心理健康也是值得關注的部分。企業除了可以透過建立明確的颱風天政策,幫助內部溝通、確保每位員工都了解政策規範並能獲得協助外;部分公司也會在颱風來襲前提前通報颱風應變措施,確保人資部門的暢通聯絡,以便員工隨時詢問與管理層的即時關懷。

 

 

透過這些措施與心理支持,公司不僅能維持成本控制,還能更有效地展現對員工的重視與關懷,除了可以達到良好的「出勤薪資」與「人情」平衡、增進企業形象外,也進一步提升了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

 

總而言之,颱風天是否支薪是一項敏感的政策,這並非僅止於法規的遵循,更是企業品牌形象與員工忠誠度之間的微妙平衡。企業在面對颱風天不支薪的決策時,應結合員工關懷與實際營運需求,建立一個靈活且人性化的應對策略!透過合理安排與開放溝通,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在成本控制與員工福利之間找到平衡。達到既能符合法規,亦能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歸屬感與信任的效果。

 

當然,我們也建議您可以與企業人資顧問、或法律專家深入討論合適的颱風天薪資政策,以確保在保障員工權益的同時,達到企業的營運目標。

 

 

別讓疑問卡住您,加入由你人資官方LINE ,快速解答您的問題!

 

 

預約
人資顧問

Reserve